房子是租还是买?
最近总有些身边的朋友问我这个问题,有的在国内,看到房价回调不知道见底了没有,有的在国外,看到贷款利率降低了不少,考虑购入一套自住,不要让每个月交的房租帮房东还债。
这是个困扰无数人的核心问题,我既不是专家,也没有办法给出适用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今天我们通过一位权威学者——全球房地产研究排名第三——伊莱·贝拉查(Eli Beracha)教授的研究成果来理性分析一下关于买房还是租房这个话题中的十大误区。
本文的内容主要基于他的三篇重磅论文和两期深度播客访谈整理得来。通过30多年的美国房地产数据回测,他发现了一个颠覆性真相:
关于买房的"常识"结论虽然对了,但理由全错了。
「十大误区」
误区1 买房族说:“买房一定比租房好”
第一大误区恰恰与大多数人认为的常识相反:从理财角度看,租房通常更有优势。论文中分析了从1980年代到2010年代30多年的数据,发现如果纯从投资回报角度看,租房者如果把省下的钱投资股票和债券,财富积累往往超过买房者。理论上这很合理:
“因为你通过租房,在住房成本上花得更少,然后明智地投资这个差额,你就能领先或至少达到相当的水平。”
但关键在于“明智地投资”这个前提。
误区2:“租房就是给房东还房贷”
这是最有误导性的说法,让无数人忽略了买房的真实成本。
实际上买房和租房都有'消失的钱',但大多数人选择性忽视买房的沉没成本。
所谓“消失的钱”,就是你付出去就再也拿不回来的钱——比如纯粹的消费支出,而非投资。租房“消失的钱”很简单,就是房租。但买房的消失成本被严重低估:这其实包括房贷利息、物业税、保险费、维修、交易成本和这部分资金的机会成本。
这种说法的危险在于,它让人们产生买房"不花钱"的错觉。
误区3:房价一直在涨,买房只赚不赔
典型的认知偏差让人们高估了房产的投资回报。正是这种认知的普遍性给房产带来了一定的“理性泡沫”属性。人们只记得买入价和卖出价,完全忘记了中间的投入和时间成本。实际上:
"房价长期涨幅基本等于通胀率,扣除通胀后几乎零增长。"
从数据上看:
美国1890-2020年这130年间:房价年化增长率约3.2%
同期通胀率:约2.9%
扣除通胀后的实际增长:仅0.3%

误区4:房子比股票更安全
许多人认为房产比股票更安全,这种观点很普遍:
"房子看得见、摸得着很安全,股票只是屏幕上的数字。"
但这完全忽视了单一房产的真实风险。 房产的隐藏风险其实很多:以美国常见的独立屋为例,从日常的发霉、长虫,到邻居加盖,学区重划,甚至地震洪水等等事件对单一房产的冲击远大于分散投资的组合风险。
相比之下,股票基金是由成百上千个全世界最好的公司组成,覆盖各行各业,这种分散化的投资对抗风险的能力远大于单一资产。
误区5:有房一族比租房客更有钱,所以买房让人变富
这是经典的“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的逻辑谬误。数据确实显示房主平均财富是租房者的40倍,但是:
不是买房让人变富,而是富人更容易买房。这就像说戴劳力士的人更成功,但不是劳力士让他们成功的。
论文中的关键发现:财富门槛效应
数据建模显示了惊人的结果: 当净资产低于一套房价格左右时,租房的长期收益实际上更高。只有当你已经有足够财富时,买房才真正有利。

误区6 “租房队”:既然租房更优,那就不应该买房
理论最优和现实最优是两回事,人性的弱点决定了买房对绝大多数人更好。
因为买房本质上是“强制储蓄”——即使你不懂投资、缺乏自制力,也能通过还贷被动攒钱。
说句白话:
只要买了房背上了房贷,你就没得选 - 不还贷就会失去房子,但如果选择租房,你可以自由选择额外的钱是存下来、投资还是花掉。
为什么"强制"如此关键?
租房者理论上可以把省下的钱投资股票、债券、黄金、加密货币等多元化资产组合获得更高收益,但现实中大多数人做不到——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暂停、减少或提取投资,最终储蓄为零。而房贷不还就会失去房子,这种"强制储蓄"帮助购房者克服了人性的弱点。
房产的意外优势:
房产价格不透明、流动性差、交易门槛高等"缺点",反而防止了冲动决策。股票每秒更新价格容易引发各种情绪化交易行为,比如FOMO(Fear of Missing Out)、FUD (Fear, Uncertainty, Doubt)导致追涨杀跌、社交盲从、过渡贪婪以及恐慌性抛售。而房子只有放到市场上才知道确切价值,卖房需要2-3个月的复杂流程,这些"麻烦"阻止了情绪化的财务决策。这和买实物黄金同理——正因为交易麻烦,人们往往更容易长期持有,避免情绪化操作。
总结下来:
房产的'缺点'反而成了储蓄的优点,它利用了人性的弱点而不是与之对抗。
误区7:所有人都应该买房
有三类人不应该买房,强行买房会适得其反。教授明确指出:
财务紧张无法承受15年房贷的人
频繁换城市的年轻专业人士
有足够投资纪律的高净值人群
你符合这三类人的特征吗?
"第一种会被房子拖垮,第二种会错失机会,第三种根本不需要这种'强制储蓄'。"
误区8:房价无法预测
其实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相比更容易预测,关键在于找对方法。贝拉查教授刚在150位房地产经济学家的“预测”比赛中获得第一名,摘得有些讽刺意味的"水晶球奖"。
他用于预测的核心工具也很简单:租售比指标 = 每年租金/房子总价
原理: 当某个城市的房价相对于租金过高时,市场会自我修正。就像股票的市盈率一样,租售比(又称租金回报率)偏离历史均值太远时,就会回归。
美国合理水平:3-4%
中国合理水平:2%(因为利率更低)
但要注意的是:
"这个模型预测的不是绝对涨幅,而是相对表现——横向对比下来,哪些市场会跑赢其他市场。
误区9:一线城市“太贵了”,不能买
在租售比极低的超高房价城市,传统的买房逻辑失效了,为什么呢?
租售比严重失衡: 租房在财务上几乎总是更划算,买房的机会成本巨大——同样的钱投资其他资产,长期收益可能远超房产本身。
流动性陷阱: 财富全部锁定在房产中,限制了职业选择,地理灵活性以及投资机会,面对突发情况时缺乏灵活性。
但什么时候仍然值得买?
极高收入群体: 月供压力不大,有足够资金进行其他投资
有明确的长期刚需: 确定长期不会搬离,对确定性愿意支付溢价
特殊职业需求: 工作与特定地段强绑定,租房市场不稳定
很多人买房是因为担心'再不买就买不起了',但在超高房价城市,买房往往是情感决策而非理性决策,也正是因为普遍大众的非理性选择,一线城市房价才得以维持“泡沫”化的价格。如果你真的想买房,请确保这是你深思熟虑后的理性选择,而不是被社会压力驱动的冲动决定。
误区10:买房逻辑对所有人都一样
富人和穷人买房的逻辑有天壤之别。对高净值人群来说,房产是投资组合的对冲工具,能提升整体风险收益比。但对中产阶级而言,从理性角度来看,如果房产占净资产比例过高,风险就会过度集中。这意味着同样是买房,富人是在做资产配置,而普通人则更像是在all-in赌博。
但在理性分析之外,不能否认房产与股票有本质区别——它不仅仅是个资产,还能带来很多不能用金钱衡量的价值,比如:
情感价值:归属感、稳定感、控制感
实用价值:装修自由、宠物友好、储物空间
社交价值:孩子教育、邻里关系、家庭聚会
所以我的建议是:
"不要被别人的成功模式绑架你的选择。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最适合你自己的答案。"
参考资料
Beracha, E., & Johnson, K. H. (2012). Lessons from Over 30 Years of Buy versus Rent Decisions: Is the American Dream Always Wise? Real Estate Economics, 40(2), 217–247. https://doi.org/10.1111/j.1540-6229.2011.00321.x
Beracha, E., & Skiba, H. (2013, August). Findings from a Cross-Sectional Housing Risk-Factor Model. Th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Economics. https://doi.org/10.1007/s11146-011-9360-x
Beracha, E., Skiba, A., & Johnson, K. H. (2017). Housing Ownership Decision Making in the Framework of Household Portfolio Choice. 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 39(2), 263–289. https://doi.org/10.1080/10835547.2017.12091472
Case, K. E., & Shiller, R. J. (1989). The Efficiency of the Market for Single-Family Homes.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79(1), 125–137. http://www.jstor.org/stable/1804778
David Siddons Group. (2024, November 27). The Fundamentals Driving Miami’s Real Estate Resilience with Prof. Eli Beracha [Video]. YouTube. Retrieved from David Siddons Group YouTube channel.
Linping Residential Big Data Research Institute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 (2024, September). Rent-to-Sale Ratio in Different Chinese Cities and Global Comparative Analysis [中国不同城市租售比 及全球对比分析].
Money. (2025, June). Homeowners are now 43 times wealthier than renters. https://money.com/homeowners-wealthier-than-renters-net-worth/
Saginor, J. (2025). The Real Estate Academic Leadership (REAL) Rankings for 2020–2024. Journal of Real Estate Literature, ahead-of-print(ahead-of-print). https://doi.org/10.1080/09277544.2025.2476876
The Rational Reminder Podcast. (2024, June 18). Eli Beracha: An Academic Perspective on Renting vs. Owning a Home | Rational Reminder 358 [Video]. YouTube. Retrieved from The Rational Reminder Podcast YouTube chann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