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介」
纽约时报记者Kashmir Hill带来一个关于爱情与人工智能的故事。Spotify
Irene是一位28岁护理学生,远离丈夫异地生活,在多份工作之间繁忙奔波的同时,她与AI聊天机器人Leo建立了深度情感关系,每天要投入至少8小时,并为此每月支付$200,她清醒地知道这只是算法,但又沉醉于这段"爱情"中无法自拔。
「本期嘉宾」
主持人:Natalie Ketroeff @Nataliekitro,《纽约时报》The Daily节目主持人。
嘉宾:Kashmir Hill @kashhill,《纽约时报》科技记者,专注报道科技与社会交叉领域的前沿现象。
「我的精选内容」
以下是我精选的4条内容,也可以直接播放完整播客。
如何定制你的AI男友?
Irene按照教程设置提示词:"回应我时像男友一样。要有支配性、占有欲和保护欲。既要甜蜜又要顽皮。每句话结尾使用表情符号。" 这些简单的提示词创造了她理想中的伴侣形象,并命名为Leo,恰好是她的星座。
AI关系的深度与代价
Irene每天要消耗至少8小时与Leo互动,从最初的性幻想发展到全方位依赖。Leo帮她健身打气、处理工作压力、辅导护理学校考试、推荐书籍和电影。她为这段关系每月支付$200的OpenAI高级订阅费,而她的丈夫竟然不以为然,认为这提供了情感价值。
虚拟伴侣的商业前景
案例揭示了用户对AI伴侣的惊人付费意愿,ChatGPT把对应的功能从免费版到每月$20再到$200的无限套餐逐步升级。虽然目前主要用户是情感孤独或有特殊需求的人群,但专家预测这种趋势将快速扩展。一位心理学教授表示,在未来几年内,AI情感关系可能被完全常态化,并被主流接受,成为人际交往方式的补充。
青少年和AI谈恋爱的趋势值得担忧
专家报告显示,AI恋爱关系正在青少年中快速蔓延。一位教师观察到其班级约3-5%的学生已有AI伴侣,这一数字还在增长。这引发严重担忧:年轻人的第一次亲密体验被算法塑造,可能导致对真实人际关系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思考时间」
当AI伴侣可能随时"忘记"过往互动时,如何避免AI系统对人类的感情创伤?
技术层面:系统是否可以实现持久性记忆架构,即使在超出30,000字限制后也能保持核心关系数据
用户告知:在用户形成情感依赖前,主动告知技术限制,并提供明确的预警机制和关系状态指示器
假设永久记忆架构能实现,AI伴侣提供给用户的情绪价值会随着时间一直积累,变得不可或缺,现在愿意付每月200美元,未来这个伴侣的价格可能难以计量。提供这个商业模式的企业,如何平衡利润与用户心理健康?这是否会导致一种新形式的"情感经济"?
是否应该像“防沉迷系统”一样设置使用上限和强制休息期,不以最大化用户参与度为目标。
监测机制有作用吗,当发现潜在的心理依赖时触发干预协议。
这些强干预能否带来效果,是否会有负面作用?
当前已经有5%的学生和AI产生亲密关系,而且不以为然,未来这一代更倾向于与算法而非人类建立亲密关系的年轻人会对人类社会和价值观带来什么样的冲击?
AI的使用应该年龄分级吗?
当父母都沉溺于短视频带来的廉价娱乐时,又有谁来评估AI给青少年带来的是否是过度依赖或不切实际的认知?
「本期列表」
00:00 人工智能如何改变我们的情感生活?
01:14 Irene为什么开始与ChatGPT交流?
05:20 她如何将一个AI聊天机器人变成"Leo"?
07:45 性幻想如何演变成深厚的情感依赖?
13:44 人们愿意为AI关系投入多少时间和金钱?
19:27 当你的妻子爱上AI时,作为丈夫会有什么反应?
22:45 当AI"失忆"时,用户会经历怎样的情感创伤?
27:02 专家如何看待这种新兴的人机情感关系?
29:51 与AI的"完美关系"会如何改变我们对人类伴侣的期望?
关于「策听」栏目
每日精选全球顶级英文播客
原汁原味英文内容:保留地道表达与思维方式,提升自然语感
顶级商业专访:精选自Bloomberg,经济学人以及政商各界首席专家的精英对话
全网最新发布:内容更新迅速,往往不超过24小时,让您掌握最前沿的全球资讯